常见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慢性失血、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膳食中铁含量不足是常见原因,长期素食或饮食结构单一者易缺乏血红素铁。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过少,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仅为3%-5%。生长发育期儿童、妊娠期妇女对铁的需求量增加时更易出现摄入不足。
胃酸缺乏、胃肠道术后结构改变会影响铁吸收。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减少,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手术切除会减少铁吸收面积。长期服用抑酸药物或饮浓茶、咖啡也会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这类人群即使摄入足量铁仍可能发生贫血。
婴幼儿快速生长、青少年发育突增期需铁量约为成年男性的2倍。孕妇妊娠中晚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每日需铁4-6毫克,哺乳期每日经乳汁丢失0.5-1毫克铁。月经期女性每月平均失铁30-40毫克,经量过多者失铁量可达正常女性的2倍。
消化道溃疡、痔疮反复出血是成年男性缺铁主因,每次出血5毫升即丢失2.5毫克铁。女性子宫肌瘤导致的经期延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经量增多会造成持续性铁丢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发隐匿性消化道出血。
慢性肾脏病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会加重贫血,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常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因红细胞破坏加速增加铁需求,恶性肿瘤消耗性疾病也会导致铁代谢异常。
预防缺铁性贫血需保证每日摄入瘦肉50-75克、动物血或肝脏每周1-2次,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果蔬促进铁吸收。育龄期女性建议每年检测血红蛋白,胃肠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便潜血筛查。长期素食者可在营养师指导下选择铁强化食品,婴幼儿应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补充铁剂导致铁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