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补铁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贫血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贫血补铁需注意铁剂选择、服用时机、饮食搭配、不良反应监测和疗程管理。补铁治疗的核心要点包括铁剂类型、吸收促进因素、干扰物质规避、副作用应对和疗效评估。
口服铁剂推荐使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或葡萄糖酸亚铁等二价铁制剂,其生物利用度高于三价铁。蛋白琥珀酸铁等新型铁剂胃肠道刺激较小,适合敏感人群。静脉铁剂如蔗糖铁适用于口服不耐受或吸收障碍者,需在医疗机构使用。
铁剂最佳服用时间为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空腹时吸收率可达40%。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建议用橙汁送服或同期补充100-200mg维生素C。需避免与钙剂、抗酸药同服,间隔至少2小时。
补铁期间应增加血红素铁摄入,每日摄入瘦肉50-75g或动物血制品100g。植物性食物中的菠菜、黑木耳需配合维生素C转化三价铁。茶、咖啡、牛奶等含多酚或钙食物应与铁剂间隔3小时食用。
常见副作用包括黑便、便秘、恶心等,可通过分次服用、改用缓释剂型缓解。出现严重腹痛、荨麻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药就医。静脉补铁可能引发低血压或过敏反应,输注后需观察30分钟。
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4-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血清铁蛋白应达到50μg/L以上。每月监测血常规,3个月未改善需排查慢性失血或吸收障碍。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日常建议每周摄入动物肝脏80-100g,搭配猕猴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但需避免长时间熬煮酸性食物造成溶出过量。运动方面选择快走、瑜伽等中低强度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长期素食者应定期检测铁代谢指标,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强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