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慢性外耳道炎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外耳道炎可能由外耳道皮肤损伤、过敏反应、病原微生物感染、耳道环境改变、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频繁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洁耳道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后,细菌或真菌更容易侵入引发炎症。日常应避免自行掏耳,清洁时使用柔软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即可。
染发剂、洗发水或耳饰中的镍等过敏原接触耳道后,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长期反复过敏会导致外耳道皮肤增厚、瘙痒,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建议过敏体质者选择无刺激性洗护用品,避免佩戴含镍饰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或曲霉菌等真菌持续感染是常见病因。这类微生物在潮湿环境中繁殖迅速,可能与游泳后未及时干燥耳道有关。表现为耳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需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
长期佩戴助听器或耳机可能改变外耳道微环境,导致局部湿度升高、pH值改变。这种持续潮湿环境会破坏耳道自洁功能,促进微生物滋生。建议每日摘除设备4-6小时保持耳道通风,定期用酒精棉片消毒设备接触部位。
糖尿病、银屑病等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反复外耳道感染。高血糖状态会抑制白细胞功能,皮肤病变可能蔓延至耳道。这类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出现耳部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并发症。
预防慢性外耳道炎需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沐浴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周。饮食上补充维生素A、C增强皮肤抵抗力,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耳道充血。适度运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大汗后耳道长时间潮湿。若出现持续耳痒、疼痛或流脓超过两周,建议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