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有哪些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五种类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所致,心电图表现为ST段明显抬高。这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通常需要紧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以恢复血流。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引起,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这类患者心肌坏死范围相对较小,但仍有发生心脏破裂、室壁瘤等并发症的风险。治疗以抗血小板、抗凝药物为主,部分患者需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梗死多见于年轻患者,与吸烟、精神紧张等因素相关。发作时冠状动脉暂时性强烈收缩造成心肌缺血,心电图可呈现一过性ST段抬高。治疗需使用钙拮抗剂解除痉挛,同时控制危险因素。
无症状性心肌梗死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因痛觉神经受损而未出现典型胸痛症状。这类患者往往通过心电图异常或血液检查发现心肌酶升高才得以诊断,容易延误治疗时机,预后较差。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缺血损伤仅限于心室壁内层三分之一心肌,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而非抬高。这类梗死多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引起,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心肌微循环和长期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需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可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主。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按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二级预防药物,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