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电图有什么表现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有ST段抬高、病理性Q波、T波倒置、ST段压低以及心律失常等特征性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通常出现在梗死相关导联。这种改变反映心肌严重缺血导致损伤电流形成,多见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需紧急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病理性Q波表现为Q波宽度≥0.04秒或深度>1/4R波振幅,是心肌坏死的特征性表现。通常在心肌梗死发生后8-12小时出现,提示透壁性心肌坏死。这种改变多持续存在,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
心肌缺血时可出现对称性深倒置的T波,称为冠状T波。这种改变可能在ST段抬高前出现,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随着病情进展,T波倒置可能逐渐加深,后期又可能变浅或恢复正常。
部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多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这种改变需要结合心肌酶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同样需要积极治疗。
心肌梗死常伴发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这些改变反映心肌电活动不稳定,需要心电监护和及时药物干预。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循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按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二级预防药物,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