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有哪些

关键词: #关节
关键词: #关节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主要有牵引屈肘法、膝顶复位法、椅背复位法、杠杆支撑法、悬吊复位法五种方式。
患者取坐位,助手固定上臂作对抗牵引,术者一手握患者腕部顺畸形方向牵引,另一手拇指推挤尺骨鹰嘴向前下方,同时屈曲肘关节至90度。此法适用于后脱位患者,复位时可听到弹响,疼痛立即缓解。
患者坐于椅上,术者将同侧膝关节顶住患肢肘窝,双手握腕部持续牵引并逐渐屈肘。膝关节作为支点可有效传导力量,特别适用于肌肉发达者的前脱位,复位后需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
利用椅背作为支点,患者肘关节屈曲90度卡在椅背上缘,术者向下按压前臂远端使尺骨鹰嘴滑入滑车凹。该方法操作空间大,适合儿童肘关节后外侧脱位,复位后需石膏固定3周。
以绷带卷或毛巾卷作为支点置于肘前,术者双手分别握持患肢上臂及前臂,利用杠杆原理缓慢加压复位。此法能精准控制复位力度,适用于合并轻度骨折的复杂脱位,操作需影像学引导。
患者俯卧患肢悬垂于床边,前臂自然下垂5-10分钟利用重力牵引,术者辅助推挤鹰嘴完成复位。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差或不能配合的老年患者,复位后需评估神经功能。
复位后应使用颈腕吊带固定2-3周,期间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早期可进行握拳、腕关节屈伸等被动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训练。日常注意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配合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促进功能恢复。若出现持续肿胀、皮肤青紫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