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好

关键词: #中耳炎
关键词: #中耳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鼻腔减充血剂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方式缓解。该病通常由感冒继发感染、腺样体肥大、气压损伤、过敏反应、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
羟甲唑啉等减充血剂能缓解鼻咽部黏膜水肿,促进咽鼓管通畅。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避免反跳性充血。儿童患者建议选择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辅助清洁。
通过捏鼻鼓气法或专业器械进行咽鼓管通气,帮助中耳腔积液排出。操作时需保持动作轻柔,急性炎症期避免过度加压。配合咀嚼口香糖、打哈欠等动作可增强效果。
对于积液量大、听力明显下降者,可在无菌条件下穿刺鼓膜引流。术后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进水。多数患者穿刺后24小时内疼痛即可缓解。
明确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或阿奇霉素。用药前需评估过敏史,完成规定疗程防止耐药性产生。病毒性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
泼尼松等口服激素适用于严重黏膜水肿病例,局部可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需监测血糖血压变化,糖尿病患者慎用。用药不超过10天且需逐步减量停药。
患病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多食用猕猴桃、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恢复期可进行鼓膜按摩:食指按压耳屏后快速松开,每日3次每次5分钟。观察两周未愈或出现耳流脓、高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儿童患者要筛查腺样体肥大等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