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什么会导致水肿

关键词: #水肿
关键词: #水肿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肿主要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钠水潴留、淋巴回流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内分泌调节失衡有关。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增多,血液中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水分向组织间隙渗出增多,形成水肿。治疗需补充蛋白质,限制钠盐摄入。
肾脏排水排钠功能减退,体内钠离子和水分蓄积,血容量增加,静水压升高促使液体外渗。表现为下肢凹陷性水肿,可能伴随血压升高。需限制每日钠摄入量在3克以下。
长期水肿导致组织间隙压力增高,超过淋巴管回收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常见于慢性肾病后期,表现为全身性非凹陷性水肿。可通过抬高肢体、按摩改善回流。
肾功能不全时代谢废物蓄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血浆蛋白更易渗出。这种水肿多出现在眼睑等疏松组织,可能伴有皮肤苍白发亮。需控制原发肾病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加剧水钠潴留。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晨起颜面浮肿。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调节。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患者每日需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控制水分摄入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饮食采用优质低蛋白原则,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限制豆类等植物蛋白。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垫高下肢。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出现呼吸困难或全身浮肿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床上踝泵运动,促进静脉回流,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