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会得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在老年人中多发,主要与退行性改变、病毒感染、脊柱病变、代谢性疾病和外伤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流失导致椎间隙变窄,可能压迫肋间神经。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也会刺激神经根。这类情况可通过热敷、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疗法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神经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感染是常见诱因,病毒激活后沿神经扩散引发炎症。急性期会出现单侧带状分布的疱疹和灼痛,可能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可减轻症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修复。
胸椎关节突关节增生、椎管狭窄等病变直接压迫神经根。这类患者常伴有胸背部僵硬感,转身或咳嗽时疼痛加剧。需通过CT或MRI明确压迫位置,轻度者采用牵引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椎管减压手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肋间神经脱髓鞘改变,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刺痛。血糖控制不佳是主要诱因,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用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配合血糖管理延缓病情进展。
肋骨骨折或胸部手术后瘢痕粘连可能刺激肋间神经。这类疼痛多局限在伤口周围,深呼吸时加重。急性期需固定胸廓减少活动,慢性期可采用超声波治疗松解粘连组织。
老年肋间神经痛患者需注意保持适度活动,避免久坐或突然扭转身体。饮食上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和深绿色蔬菜,如燕麦、菠菜等,有助于神经修复。建议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侧卧时用枕头支撑减轻胸部压力。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排查肿瘤等严重病因。日常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放松肋间肌,疼痛发作时采用45度半卧位缓解神经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