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以分为几种 了解中耳炎的两种常见类型

关键词: #中耳炎
关键词: #中耳炎
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两种常见类型。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发热等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则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常伴随听力下降。
急性中耳炎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所致。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典型症状为突发耳痛、耳闷胀感,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部分患者伴随发热、听力减退。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若鼓膜膨出明显或穿孔流脓,需行鼓膜切开引流术。
分泌性中耳炎多因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负压,使黏膜分泌液体积聚。常见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征性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液平面。儿童患者可能因听力障碍影响语言发育。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缓解鼻腔炎症,口服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促进积液排出。病程超过3个月者需考虑鼓膜置管术。
预防中耳炎需注意保持鼻腔通畅,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污水入耳,乘坐飞机时可做吞咽动作调节中耳压力。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增强呼吸道免疫力。儿童应定期进行听力筛查,腺样体肥大患儿需评估手术指征。出现持续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鼓膜穿孔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