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真菌感染怎么治才能除根

皮肤性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20次浏览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耳朵

耳朵真菌感染可通过抗真菌药物、局部清洁、改善耳道环境、控制基础疾病及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潮湿环境、耳道损伤、免疫力低下、滥用抗生素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抗真菌药物:

耳部真菌感染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及制霉菌素溶液。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感染程度和真菌类型选择合适剂型。严重感染可能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氟康唑,但需警惕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2、局部清洁:

治疗前需彻底清理耳道分泌物,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避免自行掏耳导致损伤。清洁后可配合局部用药,增强药物渗透效果。慢性感染者需定期复查并清理,防止真菌生物膜形成。

3、改善耳道环境:

保持耳道干燥是根治关键,洗澡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污水进入。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耳道,棉签仅用于清洁外耳。建议减少耳机使用时间,湿热环境工作者可每日使用医用酒精棉片擦拭外耳。

4、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易反复感染,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每升以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应评估用药方案,湿疹等皮肤病患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贫血或营养不良者需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A。

5、预防复发:

治愈后3个月内每周使用抗真菌滴耳液1次预防,避免与他人共用挖耳工具。纯棉寝具需60摄氏度以上热水洗涤,宠物患癣病需同步治疗。出现耳痒、渗液等症状及时复诊,避免发展为慢性真菌性外耳道炎。

日常需选择透气性好的帽子避免耳部闷热,饮食增加香菇、金针菇等富含多糖类食物增强免疫力。游泳后可用醋酸溶液滴耳改变耳道酸碱度,但不可过度使用。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耳周,睡眠时患耳朝上避免压迫。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及高糖饮食,需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防止真菌耐药性产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