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的病理表现如何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肾小球缺血性改变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该病变主要由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持续痉挛和内膜损伤引起。
肾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沉积导致血管壁均匀增厚,显微镜下可见动脉壁呈同心圆状分层。这种改变早期可逆,持续高血压将进展为玻璃样变性。
血管壁出现均质粉染的蛋白质沉积,免疫组化显示为血浆蛋白渗入。这种病变多发生在入球小动脉,导致血管弹性丧失,是高血压肾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增厚的血管壁向管腔凸出,造成管腔横截面积减少50%以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速度增快,阻力指数升高,直接影响肾脏灌注。
由于入球小动脉供血不足,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皱缩,基底膜增厚,鲍曼氏囊腔扩大。电镜下可见足突融合,临床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
长期缺血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胶原沉积形成条索状纤维化。Masson染色可见蓝色纤维组织取代正常肾结构。
良性肾小动脉硬化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高嘌呤饮食加重肾脏负担,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改善血管弹性。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小球滤过率,当出现夜尿增多或血肌酐升高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