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以后脚麻怎么回事

急救知识编辑 医学科普人
31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脚踝

脚踝骨折后出现脚麻可能由神经压迫、局部肿胀、石膏固定过紧、血液循环障碍、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固定方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松解、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

1、神经压迫:

骨折后局部组织水肿或血肿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尤其是腓总神经易在踝关节处受压。表现为足背及外侧麻木感,可能伴有针刺样疼痛。需及时就医评估压迫程度,轻度压迫可通过抬高患肢、冰敷减轻水肿,严重者需手术减压。

2、局部肿胀:

创伤后炎症反应导致软组织肿胀,影响神经传导功能。肿胀高峰期常出现在伤后48-72小时,伴随皮肤发亮、紧绷感。除常规冷敷外,可考虑使用七叶皂苷钠等消肿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固定过紧:

石膏或支具加压不当可能造成神经卡压。需检查固定物是否留有足够空间,手指应能伸入石膏边缘。若出现持续性麻木合并甲床苍白,应立即松解固定装置并重新包扎,避免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4、血液循环障碍:

血管损伤或血栓形成会导致末梢供血不足,引发麻木感。常见于合并血管损伤的开放性骨折,表现为足部皮温降低、颜色紫绀。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前列地尔。

5、神经损伤:

骨折碎片直接损伤神经或牵拉导致神经断裂,多见于高能量损伤。除麻木外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足下垂等运动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部分病例需行神经探查吻合术。

康复期间建议保持足部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需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3个月后逐步开始负重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跑跳动作。若麻木持续超过6周或伴随肌力下降,需复查神经功能评估恢复情况。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避免侧卧压迫骨折部位。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