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耳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耳鼻喉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29次浏览

急性外耳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耳道潮湿、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抗真菌治疗、止痛处理、避免刺激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急性外耳道炎最常见的原因,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通过耳道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引发局部红肿、疼痛和分泌物增多。治疗需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氯霉素滴耳液,同时保持耳道干燥。

2、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多见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滥用抗生素的人群,常见病原体为曲霉菌和念珠菌。患者耳道出现瘙痒、白色絮状分泌物和轻微疼痛。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同时避免耳道进水。

3、耳道损伤:

不当掏耳或异物刺激可造成耳道皮肤损伤,破坏局部防御屏障。损伤后易继发感染,表现为剧烈疼痛和耳道肿胀。治疗需清洁创面,避免进一步刺激,严重时需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4、耳道潮湿:

游泳或洗浴后耳道积水未及时清除,创造潮湿环境利于微生物繁殖。长期潮湿可导致耳道皮肤浸渍,出现瘙痒和不适感。预防需在进水后用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或使用吹风机低温吹干。

5、过敏反应:

染发剂、洗发水等化学物质接触耳道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局部红肿、瘙痒和脱屑。过敏体质者需避免接触致敏原,发作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就医。

预防急性外耳道炎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游泳时可佩戴专用耳塞,洗头时注意防止水流进入耳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出现耳痛、耳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可适当按摩耳周促进血液循环,但急性发作期应避免触碰患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