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检查做核磁共振还是CT好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选择需根据病情特点决定,核磁共振与CT各有优势,主要考虑因素包括软组织分辨率、骨结构显示能力、辐射暴露、费用及特殊人群适用性。
核磁共振具有卓越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椎间盘含水量变化、神经根受压情况及脊髓信号异常,对早期椎间盘变性、髓核脱出的诊断灵敏度达90%以上。CT对软组织的区分能力较弱,难以辨别椎间盘突出类型。
CT在显示骨性结构方面优势明显,可精准评估椎体后缘骨赘、关节突增生及椎管骨性狭窄程度,三维重建技术能立体呈现椎间孔形态。核磁共振对微小骨皮质改变的识别存在局限性。
核磁共振无电离辐射,适合孕妇及需多次复查的患者。CT单次检查辐射量约2-10mSv,相当于自然环境下半年接受的辐射总量,青少年及育龄人群需谨慎选择。
核磁共振禁止携带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铁磁性物质者检查,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难以配合。CT仅对妊娠早期有相对禁忌,体内金属物不影响成像。
典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首选核磁共振,当怀疑合并椎体骨折、椎弓峡部裂或术后骨融合评估时需联合CT。复杂病例可考虑CT脊髓造影,但属于有创检查。
建议患者在检查前进行适度腰背肌拉伸,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急性期应减少久坐久站,使用硬板床休息时可于膝下垫枕缓解神经张力。恢复期可进行游泳、桥式运动等低冲击训练,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及钙质,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