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患者取休克体位的目的是什么

中医养生编辑 医心科普
25次浏览

关键词: #体位

休克患者取休克体位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休克体位通过抬高下肢、保持头部平卧的方式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具体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血液重新分配、降低呼吸做功、减少脑缺氧风险、避免体位性低血压、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1、促进血液重新分配:

抬高下肢15-30度可利用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增加回心血量约500毫升。这种自体输血效应能暂时提升有效循环血容量,尤其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具有代偿意义。同时保持头部平卧可避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误判血压升高而反射性抑制心脏活动。

2、降低呼吸做功:

平卧位使膈肌下移,胸腔容积扩大,改善通气效率。休克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会额外消耗能量,休克体位通过优化呼吸力学减少氧耗,避免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尤为重要。

3、减少脑缺氧风险:

头部平卧可维持脑灌注压不低于60毫米汞柱,这是保证脑血流自主调节的最低阈值。当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直立位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意识障碍。休克体位通过平衡脑血流与颅内压的关系,延缓脑水肿发生。

4、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休克患者血管调节功能受损,突然坐起或站立可能引发血压骤降。休克体位通过渐进式调整角度,让心血管系统逐步适应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别适用于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患者,可预防迷走神经反射导致的循环崩溃。

5、为治疗争取时间:

在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前的黄金30分钟内,休克体位是简单有效的过渡措施。该体位不影响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操作,同时便于监测颈静脉怒张程度,为判断休克类型提供临床依据。

实施休克体位需注意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寒战增加氧耗。双下肢抬高角度需用软枕精确支撑,防止腘窝受压影响静脉回流。每15分钟监测一次血氧饱和度,如出现呕吐或呼吸困难需立即调整体位。营养支持可选择温热的5%葡萄糖盐水口服补充能量,但禁止强制喂食以防误吸。转运过程中需保持体位稳定,使用担架时头部朝向行进方向。休克缓解后应逐步降低下肢高度,防止突然改变体位引发再灌注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