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身上紫癜多怎么办

血液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14次浏览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输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脾切除手术等方式改善。该病症通常由免疫性破坏、药物因素、感染、遗传性疾病、骨髓造血异常等原因引起。

1、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异常破坏。该类药物需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骨密度。起效后应遵循阶梯减量原则,避免突然停药导致反跳现象。

2、免疫球蛋白输注: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快速阻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适用于急性出血或术前准备。输注后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等输液反应,严重过敏体质者需提前进行脱敏处理。

3、血小板输注: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或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需紧急输注ABO血型相合的血小板。反复输注可能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建议配合HLA配型输注。输注后24小时需复查血小板计数评估疗效。

4、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等药物可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分化。适用于慢性难治性病例,用药期间需监测骨髓纤维化风险。治疗显效后仍需维持用药3-6个月防止复发。

5、脾切除手术: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患者,脾切除术可消除血小板主要破坏场所。术前需完成肺炎球菌疫苗等免疫接种,术后注意预防血栓形成和暴发性感染。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指征。

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猕猴桃,避免过硬、过热食物损伤消化道黏膜。日常观察皮肤瘀斑变化情况,女性患者月经期需警惕过量出血。建议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突发鼻衄不止或头痛呕吐时需立即急诊处理。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控制,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