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关键词: #脑炎
关键词: #脑炎
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疫苗接种、防蚊灭蚊、早期识别症状、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管理。
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核心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适龄儿童需按免疫规划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成人前往流行区前也建议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0%以上,免疫力可持续数年。疫苗接种需在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轻微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切断蚊媒传播途径是防控关键。居家应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电蚊拍等物理防蚊措施,必要时可选用驱蚊液。社区需定期清理积水容器、疏通沟渠,必要时开展灭蚊药物喷洒。流行季节避免在黄昏时段户外活动,野外作业需穿浅色长袖衣裤。蚊虫叮咬后避免抓挠,可用肥皂水清洗止痒。
乙型脑炎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非特异症状,3-5天内可能出现嗜睡、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表现。流行区居民出现持续高热伴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通过脑脊液检测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降低重症率和后遗症风险。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高热患者采用物理降温与解热镇痛药控制体温,颅内压增高者需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糖皮质激素使用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重症患者恢复期可能出现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改善肢体功能,作业治疗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治疗恢复交流功能。家属需学习康复护理技巧,定期随访评估恢复情况。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社会功能重建。
预防乙型脑炎需建立长效防控机制,流行区应加强猪群免疫和蚊媒监测。日常保持居室通风干燥,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恢复期患者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乙型脑炎的发病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