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骨折怎么回事,怎么办

急救知识编辑 医颗葡萄
20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可能由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质破坏、重复应力损伤、固定不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内固定、药物辅助治疗、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等方式处理。

1、高能量创伤:

车祸、高处坠落等暴力冲击易导致骨折端严重移位,常伴随周围血管神经损伤。需紧急进行影像学评估,优先选择钢板螺钉或髓内钉手术固定,术后需监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2、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使骨折端呈粉碎状,多见于老年人群。除手术固定外需联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

3、病理性骨质破坏:

肿瘤或骨髓炎等疾病导致骨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需通过活检明确原发病,针对肿瘤可选用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感染性骨折需长期抗生素治疗。

4、重复应力损伤:

长期负重或运动劳损使骨微结构逐渐破坏,表现为疲劳性骨折。早期需制动休息配合支具保护,中后期可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促进骨痂形成。

5、固定不当:

初次治疗时复位不彻底或固定不牢固会导致骨折端异常活动。需重新评估选择环形外固定架或混合固定技术,必要时进行植骨术填补骨缺损。

不稳定性骨折康复期需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6周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饮食应保证每日1500毫克钙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海产品,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出现患肢肿胀加剧或感觉异常需及时就医。建议配备防滑垫、扶手等居家安全设施,降低二次跌倒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