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哪些穴位能治疗面神经麻痹

神经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14次浏览

关键词: #针灸 #穴位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常用穴位有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等。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侵袭、气血瘀滞或病毒感染导致面部经络受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1、阳白穴:

阳白穴位于前额,眉毛中点直上约1寸处。该穴属足少阳胆经,刺激后可改善额肌麻痹症状,缓解抬眉困难。针刺时多采用平刺法,配合艾灸能增强祛风散寒效果。临床常与太阳穴配伍使用。

2、四白穴:

四白穴在瞳孔直下1寸,眶下孔凹陷处。此穴归属足阳明胃经,主治眼睑闭合不全、流泪等症状。针刺可促进眶周血液循环,恢复眼轮匝肌功能。操作时需注意避开血管,深度控制在0.3-0.5寸。

3、地仓穴:

地仓穴位于口角外侧0.4寸,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口角歪斜、流涎等口周症状。针刺该穴能调节面部肌肉张力,常与颊车穴形成透刺疗法。透刺时从地仓进针,针尖朝向颊车穴方向。

4、颊车穴: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咀嚼时肌肉隆起处。此穴可改善咀嚼无力、鼓腮漏气等症状。针刺时配合电针治疗能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操作时让患者轻微咬牙以准确定位穴位。

5、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近第2掌骨桡侧中点。作为远端取穴,具有通调面部气血的作用。该穴常作为基础配穴使用,针刺时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增强得气感。

针灸治疗期间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饮食宜选择易咀嚼的温热食物,如粥类、烂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可配合面部肌肉训练,如鼓腮、皱眉等动作。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可用热毛巾敷脸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耳后疼痛或疱疹需及时就医排除亨特综合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