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源性血尿产生的主要原因

肾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13次浏览

关键词: #血尿

肾小球源性血尿主要由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遗传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基底膜损伤:

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或断裂时,红细胞可直接漏出至尿液中。常见于薄基底膜肾病,该病属遗传性疾病,患者基底膜较正常人薄30%-50%,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红细胞渗出。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伴轻度蛋白尿

2、免疫复合物沉积: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会引发炎症反应,典型疾病如IgA肾病。该病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系膜区IgA颗粒样沉积,约40%患者以突发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3天,可能伴有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

3、遗传性肾病:

Alport综合征是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因Ⅳ型胶原α链基因突变导致基底膜结构异常。患者除血尿外,多伴有高频神经性耳聋及眼部异常,男性患者通常在30岁前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4、高血压肾损害: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继而引起缺血性肾小球硬化。这类患者尿沉渣检查可见畸形红细胞,常合并左心室肥厚、视网膜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严格控制血压可延缓病情进展。

5、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肾病晚期可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与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扩张等病理改变相关。患者通常有10年以上糖尿病史,已存在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需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下,避免高嘌呤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建议选择游泳、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锻炼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冬季注意腰部保暖,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以防夜尿增多影响睡眠质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