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急救处理措施有哪些 低血糖的三个急救处理方法介绍

低血糖急救处理措施主要有立即补充糖分、进食长效碳水化合物、调整胰岛素用量、监测血糖变化、及时就医。低血糖通常由用药过量、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素瘤等因素引起。
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需立即进食15-20克速效糖类。可选择含葡萄糖的方糖、果汁、蜂蜜等食物,糖分能快速吸收入血缓解症状。避免使用巧克力等含脂肪食物,脂肪会延缓糖分吸收速度。
症状缓解后需补充面包、饼干等复合碳水化合物。这类食物中的淀粉会缓慢分解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2-3小时。单次进食量以50-100克为宜,避免暴饮暴食引发血糖波动。
反复发生低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可减少基础胰岛素剂量,口服药患者需评估磺脲类药物的适用性。调整期间应加强血糖监测,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与诱因。
急救处理后每15分钟测量指尖血糖直至值恢复正常。若30分钟内未升至3.9mmol/L以上需重复补糖。恢复后仍需持续监测4-6小时,警惕血糖再次下降。动态血糖仪使用者需校准设备准确性。
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无法口服补糖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疑似胰岛素瘤需进行饥饿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糖尿病患者每年应接受1次低血糖风险评估。
预防低血糖需保持规律三餐,运动前适量加餐,随身携带糖果应急。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燕麦、全麦面包作为主食,避免空腹饮酒。糖尿病患者应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建议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学习血糖异常时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家中常备血糖监测设备。出现不明原因反复低血糖时,需完善胰腺CT和胰岛素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