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颅内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儿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25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通过体位管理、止血药物、脑脊液引流、亚低温治疗、手术清除血肿等方式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通常由产伤、凝血功能障碍、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管畸形、维生素K缺乏等原因引起。

1、体位管理:

保持头高脚低体位可降低颅内压,避免头部剧烈晃动。对于早产儿需采用鸟巢式体位维持中线位,监测前囟张力变化。合并呼吸窘迫时需同步进行无创通气支持。

2、止血药物:

静脉注射维生素K1可纠正凝血因子缺乏,严重出血可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对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需输注血小板悬液,纤维蛋白原低下时补充冷沉淀。

3、脑脊液引流:

脑室穿刺外引流适用于脑室扩张明显的病例,可动态监测引流液性状。腰大池引流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需严格控制引流速度防止脑疝。

4、亚低温治疗:

选择性头部降温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维持直肠温度在33-34℃持续72小时。治疗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逐步复温时注意血压波动。

5、手术清除血肿:

开颅手术适用于硬膜下血肿量超过30毫升的病例,微创穿刺引流用于脑实质血肿。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

日常护理需维持中性温度环境,喂养采用少量多次方式,避免呛咳加重出血。定期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估发育情况,出院后持续随访头颅超声至出血完全吸收。母乳喂养母亲需补充维生素K,避免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出现肌张力异常、惊厥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返院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