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蓝蛋白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盘点铜蓝蛋白偏低的2个原因

关键词: #蛋白
关键词: #蛋白
铜蓝蛋白偏低可能由遗传代谢障碍、获得性铜缺乏等因素引起。铜蓝蛋白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威尔逊病、长期铜摄入不足。
威尔逊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蓝蛋白合成减少。患者肝脏无法正常将铜转运至血液,铜离子在肝、脑等器官蓄积,表现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该病需通过青霉胺、锌制剂等药物促进铜排泄,严重者需肝移植治疗。
长期营养不良或胃肠吸收障碍可造成铜元素缺乏,影响铜蓝蛋白的合成。常见于长期肠外营养、胃切除术后人群,伴随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症状。需通过增加牡蛎、坚果等富铜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铜制剂。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清铜及铜蓝蛋白水平,威尔逊病患者应严格低铜饮食,避免动物肝脏、巧克力等高铜食物。铜缺乏者可适量增加全谷物、豆类摄入,合并贫血时需配合铁剂治疗。出现震颤、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补充铜元素导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