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黄芪”也有副作用,这几种人是不能喝黄芪,早些了解早受益

中医养生编辑 医点就懂
54次浏览

关键词: #副作用 #滋补

黄芪作为传统滋补佳品,确实有不少养生功效,但就像再好的食材也有禁忌人群一样,它可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万能补药"。最近有位长期喝黄芪水的阿姨,反而出现了失眠、口干等不适症状,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属于不适合喝黄芪的体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黄芪的那些"挑人"特性。

一、黄芪的滋补原理

这种淡黄色的小切片之所以被称为"补气圣药",主要因其富含黄芪多糖、皂苷类等活性成分。现代研究显示,这些物质能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中医则认为其性味甘温,归脾肺经,特别适合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的情况。

二、4类人群要慎用黄芪

1、阴虚火旺体质者

经常感觉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的人要注意,黄芪的温补特性可能加重这些"上火"症状。这类体质的人如果确实需要进补,建议搭配麦冬、玉竹等滋阴药材来中和。

2、感冒发热期间

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发烧期间服用黄芪都可能"闭门留寇",使病邪难以发散。要等感冒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考虑是否继续服用。

3、高血压患者

黄芪的升提作用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特别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表现为头晕目赤、易怒等症状的,更要避免单独大量使用黄芪。

4、孕妇及经期女性

孕期服用黄芪需谨慎,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经期服用则可能增加经血量,特别是本身月经量大的女性要特别注意。

三、正确使用黄芪的3个要点

1、配伍讲究平衡

单独使用黄芪容易"过补",最好搭配其他药材。比如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加麦冬,消化不良的加陈皮,睡眠不好的加酸枣仁。

2、剂量需要把控

日常保健每天3-5克足矣,过量可能引起腹胀、头晕等不适。建议从少量开始,观察身体反应再调整。

3、季节也有讲究

春夏季节阳气旺盛,要适当减少黄芪用量;秋.冬.季节则可以酌情增加,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个月。

四、简单鉴别黄芪品质

1、看断面:优质黄芪断面呈菊花心状,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

2、闻气味:应有淡淡的豆腥味,发霉变质的会有酸腐味

3、尝味道:微甜带苦,煮水后汤色清亮,久煮不烂

记住,任何滋补品都要"对症下药"。如果你正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西药,使用黄芪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养生不是盲目跟风,了解自己的身体特质,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的调理方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