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成形3月干耳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耳鼻喉科编辑 医普小新
14次浏览

鼓室成形术后3个月出现干耳可能与术后护理不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鼓膜愈合异常或中耳结构粘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用药、咽鼓管吹张、鼓膜修复术等方式治疗。

1、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未遵医嘱保持耳道干燥或频繁掏耳可能导致创面延迟愈合。建议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细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中耳炎复发,表现为耳道分泌物减少伴痂皮形成。需进行耳内镜检查及细菌培养,确诊后可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治疗。

3、咽鼓管功能障碍

术后咽鼓管通气不良会导致中耳负压,使黏膜纤毛运输系统受损。可通过捏鼻鼓气法或专业咽鼓管吹张术改善,配合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减轻鼻咽部水肿,必要时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4、鼓膜愈合异常

移植筋膜或软骨支架吸收不完全可能造成鼓膜增厚钙化。耳显微镜检查可发现鼓膜活动度降低,需采用鼓膜按摩或鼓室探查术松解粘连,术后使用糜蛋白酶溶液局部灌注防止纤维化。

5、中耳结构粘连

听骨链固定或鼓室黏膜纤维化会导致传导性耳聋加重。高分辨率CT可明确病变范围,轻度粘连可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内注射,严重者需行听骨链重建术联合人工听骨植入。

术后需定期复查耳内镜和纯音测听,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咽鼓管压力。出现耳鸣加剧或听力骤降应立即返院检查,防止不可逆性听力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