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会有哪些并发症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10次浏览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可能出现血管损伤、心脏穿孔、血栓栓塞、感染、心律失常加重等并发症。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等操作,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并做好围术期管理。

1、血管损伤

导管穿刺可能导致股动脉或锁骨下静脉等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或假性动脉瘤。术中肝素使用会增加出血风险,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肤瘀斑。术后需加压包扎并监测血红蛋白,严重出血需外科缝合或血管介入止血。避免过早活动穿刺侧肢体可降低发生概率。

2、心脏穿孔

导管操作或消融能量可能造成心房壁、冠状静脉窦等部位穿孔,引发心包填塞。患者会出现突发低血压、颈静脉怒张,超声可见心包积液。需立即心包穿刺引流,必要时开胸修补。术前影像评估心脏结构、术中三维导航系统引导能有效预防。

3、血栓栓塞

导管表面血栓或消融区内皮损伤可能引发脑栓塞、肺栓塞等。房颤消融患者需持续抗凝,术中激活凝血时间需维持在合理范围。表现为突发偏瘫、呼吸困难,确诊后需溶栓或取栓治疗。术后早期活动肢体、梯度加压弹力袜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4、感染

起搏器囊袋感染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可能由术中污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化脓,血培养阳性需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需移除整套起搏系统。严格无菌操作、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风险,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

5、心律失常加重

消融可能诱发房室传导阻滞或新发房颤,起搏器电极移位可导致感知不良。需临时起搏支持或调整消融策略,传导阻滞持续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前电生理检查精准定位靶点、术后心电监测能早期发现异常。

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观察心悸、气促等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出现胸痛、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遵医嘱服用抗凝药和抗生素,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