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打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传染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38次浏览

关键词: #疫苗 #手足口

手足口疫苗注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红肿、发热、食欲减退、皮疹、腹泻等。接种疫苗后需密切观察,出现严重反应时及时就医。

1、局部红肿

注射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红肿或硬结,通常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这与疫苗刺激有关,属于正常免疫反应。可用干净毛巾冷敷缓解不适,避免抓挠或热敷。若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或持续加重,应联系接种单位。

2、发热

部分儿童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适当增加饮水,保持环境通风,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48小时,可能合并其他感染,需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3、食欲减退

疫苗反应可能导致暂时性食欲下降,持续1-2天。可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少量多餐。避免强迫进食,注意补充水分。若伴随呕吐或持续拒食超过24小时,需评估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

4、皮疹

少数接种者可能出现散在红色斑疹,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不伴瘙痒。这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有关,通常2-3天自行消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若皮疹融合成片或出现水疱,需警惕过敏反应。

5、腹泻

肠道黏膜免疫应答可能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呈稀糊状,每日不超过3-4次。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饮食。若出现血便、黏液便或持续脱水症状,需排除轮状病毒等肠道感染。

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以防急性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变化。日常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若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严重反应,须立即就医。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轻微且具有自限性,不影响疫苗的保护效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