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病有什么区别

紫癜性肾炎与IgA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上存在明显区别,前者多继发于过敏性紫癜,后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紫癜性肾炎属于继发性肾损害,由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所致,主要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相关。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IgA免疫球蛋白在系膜区沉积为特征,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黏膜免疫异常有关。
紫癜性肾炎患者通常先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过敏性紫癜症状,随后出现血尿、蛋白尿。IgA肾病以发作性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1-3天出现,可伴蛋白尿但皮肤紫癜罕见。
紫癜性肾炎病理可见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伴IgG或IgM共沉积,小血管炎性改变明显。IgA肾病病理表现为单纯系膜区IgA沉积,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电子显微镜下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紫癜性肾炎患者血清IgA水平可升高,但补体C3多正常。IgA肾病血清IgA升高更显著,部分患者补体C3轻度降低,约半数患者血中可检测到含IgA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紫癜性肾炎需积极控制过敏反应,严重者需用糖皮质激素。IgA肾病以控制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进展为主,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大量蛋白尿时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两种疾病均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紫癜性肾炎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IgA肾病患者需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上均需控制盐分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水肿或尿量异常应及时复查,必要时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