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有钙化灶是怎么回事

呼吸内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45次浏览

关键词: #肝脏

肝脏钙化灶通常由肝内胆管结石、寄生虫感染、肝内陈旧性损伤、肝血管瘤钙化、肝结核灶钙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超声检查、CT扫描、血液检测、病理活检、定期复查等方式明确诊断。肝脏钙化灶多为良性病变,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

1、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导致局部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可能与胆汁淤积或反复感染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黄疸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必要时行胆管镜取石术。

2、寄生虫感染

肝包虫病等寄生虫感染治愈后,虫卵或虫体钙化可遗留钙化灶。患者可能有疫区接触史或既往感染史。确诊需结合血清学检查,治疗可使用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物,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3、肝内陈旧性损伤

肝脏外伤或炎症愈合过程中,局部组织纤维化伴钙盐沉积可形成钙化灶。通常无自觉症状,偶见肝区不适。一般无须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即可,若合并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

4、肝血管瘤钙化

肝血管瘤内血栓机化或瘤体退行性变可能导致钙化,多数为体检偶然发现。瘤体较大时可能出现压迫症状。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者可观察,增长迅速者可考虑肝动脉栓塞术或手术切除,禁用活血类药物如血府逐瘀胶囊。

5、肝结核灶钙化

既往肝结核治愈后,干酪样坏死灶钙化可形成边界清晰的钙化灶。患者可能有结核病史或低热盗汗症状。确诊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活动期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乙胺丁醇片联合用药,钙化灶本身无须处理。

发现肝脏钙化灶后应避免过度焦虑,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限制高胆固醇饮食,禁酒以减少肝脏负担。若出现肝区疼痛、发热、体重下降等新发症状,或钙化灶在随访中增大、形态改变,需及时就诊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可能。注意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所有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