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怎么治疗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症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小儿麻痹症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弛缓性瘫痪等。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肌肉损伤。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吞咽困难时抬高床头,必要时鼻饲喂养。隔离患者至发病后40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早期可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帮助中和病毒。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镇痛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注意禁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病毒扩散。
瘫痪期过后即开始康复训练,包括针灸、推拿、电刺激等物理疗法。肌力恢复期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配合矫形器防止关节畸形。水疗可减轻肢体负重,改善运动功能。语言障碍者需进行构音训练。
后遗症期出现严重关节畸形可考虑跟腱延长术、肌腱转移术等矫正手术。脊柱侧弯超过40度需行脊柱融合术。手术前后需配合支具固定,术后坚持康复锻炼6个月以上。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我国采用2月龄起口服减毒活疫苗。接触患者后未接种者应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饮食卫生。
患儿饮食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豆制品,促进神经修复。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恢复情况,后遗症患者需终身随访。家长应关注患儿心理状态,鼓励参与适应性体育活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