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怎么治疗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可通过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外科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通常由基因突变、心肌纤维脂肪浸润、炎症反应、电解质紊乱、心脏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用于控制心室率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盐酸胺碘酮片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发挥作用,但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盐酸普罗帕酮片适用于室性早搏,使用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适用于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通过电生理标测定位异常兴奋灶后消融。该技术对右室游离壁病灶效果较好,但可能因心肌纤维化导致消融困难。术后可能出现心脏穿孔或传导阻滞,需在具备心脏外科支持的医院开展。部分患者需重复消融。
对于发生过心脏骤停或高危患者,植入ICD可预防心源性猝死。现代ICD兼具抗心动过速起搏和电复律功能,能自动识别并处理室颤。植入需评估右室功能,严重右室扩张者电极放置难度增加。术后需定期程控检测,避免不适当放电。
右室心肌切除术适用于局限型病变,切除致心律失常的右室心肌组织。心脏移植用于终末期全心衰竭患者,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手术风险包括出血、低心排综合征等,术后需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手术决策需多学科团队参与评估。
限制竞技性运动可降低猝死风险,建议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心肌刺激因素,控制咖啡因摄入。合并心衰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液体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流感季节建议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可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妊娠患者需由心脏科与产科医生共同管理,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