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丹毒会出现皮肤红肿热痛、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皮肤水疱或坏死、全身乏力等症状。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需及时就医治疗。
丹毒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伴有明显灼热感和压痛。病变区域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有硬结感,红肿范围可迅速扩大。这种情况可能与细菌毒素刺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氨苄胶囊等抗生素治疗,同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多数患者会出现38-40℃的高热,伴随寒战、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通常在皮肤症状出现后12-24小时内发生,与细菌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有关。此时需监测体温变化,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同时配合注射用青霉素钠控制感染。
病变区域邻近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压痛,常见于腹股沟或颈部淋巴结。触诊时可发现质地较硬的肿大淋巴结,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正常反应。若淋巴结化脓需切开引流,可配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严重者皮肤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淡黄色浆液。极少数情况下会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形成黑色焦痂。这种情况提示感染程度较重,可能与链球菌产生的溶血素破坏组织有关。需及时进行创面清创,必要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肌肉酸痛、疲倦等全身症状。这与细菌毒素影响机体代谢以及炎症因子释放有关。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和营养,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帮助恢复。
丹毒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扩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症状消退后仍需继续用药5-7天以防复发。下肢丹毒患者需长期穿弹力袜预防淋巴水肿,面部丹毒患者应避免过度疲劳和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