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

核磁共振检查前需移除金属物品、保持静止配合扫描,检查后无须特殊处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注意事项主要有检查前准备、禁忌证确认、检查中配合、特殊人群管理、检查后护理等。
检查前需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首饰、手表、皮带扣、含金属纽扣的衣物等,避免磁场干扰成像或造成安全隐患。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金属支架等医疗器械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前4-6小时需空腹,但颅脑或脊柱检查可正常进食。检查前需更换专用检查服,避免衣物纤维影响图像质量。
妊娠早期妇女、幽闭恐惧症患者需谨慎评估检查必要性。体内有金属异物如弹片、骨科内固定装置者可能无法进行检查。造影剂过敏史、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钆对比剂。严重心律失常、高热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暂缓检查。
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姿势15-60分钟,避免运动伪影。检查舱内会发出规律噪音,可使用耳塞或耳机防护。通过通话装置可与操作技师沟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需立即示意。儿童或不配合者可考虑使用镇静剂,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评估后实施。
婴幼儿检查前需镇静处理,建议选择儿童专用磁共振设备。孕妇需提供妊娠证明,非必要检查应推迟至分娩后。肥胖患者需确认设备承重限制,部分开放式磁共振仪可适应大体重人群。危重患者需有临床医生陪同,并备好急救设备。
普通核磁共振检查后无须特殊护理,可正常活动。使用造影剂者需观察3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适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检查结果通常1-3个工作日内出具,急诊检查可优先处理。若出现皮肤瘙痒、头晕等迟发反应,应及时就医。
核磁共振检查后建议24小时内多饮水,尤其使用造影剂者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防止造影剂代谢延迟。检查后出现皮肤红肿、心悸等症状需及时返院复查。日常应保留完整影像资料与报告,供后续诊疗参考。定期体检者可将核磁共振检查间隔控制在1-2年,具体频次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