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性结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淋球菌性结膜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眼部分泌物、母婴垂直传播或间接接触污染物传播。淋球菌性结膜炎通常由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自身接种、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揉眼并做好隔离措施。
淋球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是性接触传播,淋病奈瑟菌可通过生殖器-眼接触或手部污染传播至眼部感染。患者可能伴有尿道炎或阴道炎病史,典型症状为单侧眼睑剧烈肿胀、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确诊需通过结膜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检出淋球菌,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同时系统性治疗生殖道感染。
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多因分娩时接触母亲产道分泌物感染,常在出生后2-5天发病。表现为双眼睑高度水肿、结膜假膜形成及角膜浸润风险高。预防需对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使用红霉素眼膏。确诊后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配合生理盐水频繁冲洗结膜囊,避免发生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共用被淋球菌污染的毛巾、洗浴用品或医疗器械可能导致间接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感染者会出现结膜高度充血、晨起时睫毛被脓痂粘附等症状。需严格消毒个人用品,治疗可选用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联合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和预防性用药。
淋病患者通过污染的手部将病原体从生殖器带至眼部可引起自身接种性结膜炎,常表现为单侧眼痛、畏光和结膜下出血。此类患者需同时治疗原发感染灶,局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炎症,全身治疗推荐注射用大观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直至病原学检测转阴。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淋球菌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结膜炎,可能并发角膜溃疡甚至眼内炎。除典型症状外,还可出现角膜上皮缺损和前房积脓。治疗需延长抗生素疗程,可选用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同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请感染科协同诊治。
淋球菌性结膜炎具有强传染性,患者应单独使用毛巾寝具并煮沸消毒,避免出入公共泳池。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A促进角膜修复。治疗期间禁止佩戴隐形眼镜,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复查分泌物培养。密切接触者应接受预防性检查和治疗,育龄期患者治愈后需复查生殖道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