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与肾衰竭有什么区别

肾炎与肾衰竭的区别主要在于疾病性质、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肾炎是肾脏炎症反应的统称,而肾衰竭是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终末阶段,可能由肾炎发展而来。
肾炎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早期多为可逆性病变。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炎和遗传性肾炎等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多与免疫异常有关,继发性肾炎常见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血生化检查可能显示肌酐轻度升高。治疗上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配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控制血压。
肾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肾衰竭起病急骤,多由严重感染、药物中毒或大出血导致,表现为尿量骤减、电解质紊乱和氮质血症。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结果,肾功能呈进行性不可逆下降,最终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肌酐和尿素氮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方案,终末期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同时配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纠正贫血,使用碳酸钙片调节钙磷代谢。
日常需注意控制血压和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但保证优质蛋白比例,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持续水肿或尿量异常时应及时就医,由肾内科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