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有哪些并发症

小儿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继发感染、肠套叠等并发症。腹泻期间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因体液丢失、消化吸收障碍或病原体侵袭导致上述问题,需密切观察患儿状态。
频繁水样便会导致体液大量流失,患儿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次数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钠、钾等电解质随体液丢失可能引发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嗜睡、心律失常等。临床常用口服补液盐Ⅲ调节电解质平衡,严重时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家长应避免自行喂食含糖饮料加重失衡。
长期腹泻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贫血或维生素缺乏。可选用特殊配方奶粉或添加乳糖酶改善吸收,必要时补充葡萄糖酸锌颗粒。母乳喂养儿建议母亲保持高蛋白饮食,辅食添加需遵循由稀到稠原则。
肠道黏膜损伤后易继发细菌性肠炎或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血便等。确诊后需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家长需注意消毒餐具及玩具,接触患儿排泄物后彻底洗手。
腹泻可能诱发肠蠕动异常导致肠套叠,患儿会突发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需肠切除手术。家长发现腹痛与腹泻症状不匹配时应立即就诊。
护理期间需维持清淡饮食如米汤、苹果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腹泻。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注意监测体温及脱水体征,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血便、持续呕吐、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食量,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肠道功能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