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发作怎么办

胆囊炎发作可通过禁食、解痉止痛、抗感染治疗、胆囊引流、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血管因素、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胆囊炎发作时需要禁食,减少食物对胆囊的刺激,避免胆汁分泌增加导致胆囊收缩加重疼痛。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营养,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低脂食物。
可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间苯三酚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药物缓解胆绞痛。这些药物能松弛胆囊平滑肌,减轻胆囊痉挛和疼痛。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青光眼患者禁用。
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抗生素选择需考虑常见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疗程通常持续7-10天直至感染控制。
对于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积脓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通过置入引流管排出脓性胆汁,减轻胆囊压力和感染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或出现胆囊穿孔、坏疽等并发症时,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能彻底去除病灶,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和饮食调整,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
胆囊炎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疼痛。恢复期保持规律饮食,少量多餐,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有助于胃肠蠕动和胆汁排泄。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胆囊结石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