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肾病综合征可能由遗传因素、感染、过敏、药物反应、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症状。可通过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利尿消肿、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式干预。
部分患儿存在NPHS1、NPHS2等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异常。此类患儿多在3岁前发病,表现为激素耐药型肾病。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需采用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常见诱因,病毒如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也可损伤肾小球基底膜。患儿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抗感染,同时口服氢氯噻嗪片利尿,并监测尿蛋白定量。
食物过敏原如牛奶蛋白、花粉等可能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患儿多伴有湿疹、荨麻疹等过敏表现,需回避过敏原,严重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混悬液、某些抗生素可能引起肾小管间质病变。表现为用药后突发水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必要时行血浆置换。
T细胞功能异常导致B细胞过度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此类情况需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耐药者可加用来氟米特片,定期复查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C3水平。
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尿量及水肿程度,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2-3克,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接种活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每3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若出现少尿、呼吸困难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