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狂躁不安怎么办

脑出血病人狂躁不安可通过保持环境安静、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物理约束、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脑出血后狂躁通常由颅内压增高、脑组织损伤、代谢紊乱、疼痛刺激、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减少声光刺激有助于缓解患者躁动。将病房光线调暗,避免多人围观,必要时使用遮光帘。护理人员动作需轻柔,避免突然发出声响。可播放舒缓音乐帮助稳定情绪,音量控制在40分贝以下。环境干预对轻度躁动效果较好。
由专业心理治疗师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通过简单指令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家属可握住患者手掌进行触觉安抚,用简短语句重复安慰。注意避免与患者争辩,每次交流不超过5分钟。该方法适用于意识部分清醒的患者。
遵医嘱使用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注射液、氟哌啶醇片、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控制躁动症状。药物选择需考虑患者肝肾功能,静脉给药起效较快。用药期间需监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警惕过度镇静风险。联合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可增强效果。
对存在自伤或伤人倾向的患者,使用专用约束带固定四肢,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检查皮肤状况。约束时保持肢体功能位,垫软垫保护腕踝部。需持续观察约束效果,记录约束时间和解除标准。该方法应作为临时措施配合其他治疗。
当躁动由严重颅内血肿引起时,可能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使用镇痛泵控制术后疼痛。手术干预后多数患者躁动症状可逐渐缓解,但需警惕术后谵妄等并发症。
脑出血患者躁动期需加强安全防护,移除病房内危险物品。每日记录躁动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观察是否伴随呕吐、瞳孔变化等新发症状。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逐步恢复昼夜节律。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出血吸收情况,根据康复进度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