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是什么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风湿热反复发作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主动脉瓣等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
风湿性心脏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感染后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炎症可造成瓣膜增厚、粘连,逐渐形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可能伴随心悸、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二尖瓣狭窄患者可能出现咯血,主动脉瓣病变者易发心绞痛。部分患者伴有乏力、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心脏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能明确瓣膜病变程度。X线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心电图可能显示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查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升高提示既往链球菌感染。
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呋塞米片减轻水肿,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合并风湿活动时需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控制链球菌感染,必要时使用泼尼松片抗炎治疗。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
中重度瓣膜病变需考虑瓣膜修复或置换术,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无须长期抗凝但使用寿命有限。球囊瓣膜成形术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微创手术创伤较小但适应证有限。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寒冷季节加强保暖。术后患者应规律复查凝血功能,出现气促加重、咯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心脏超声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