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多由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等感染引发。病毒通过血液侵犯心肌细胞,直接破坏心肌结构或触发免疫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感染症状,随后发展为心前区不适。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同时配合营养心肌的辅酶Q10片。
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异常免疫应答是心肌损伤的关键机制。免疫细胞过度激活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导致心肌水肿和纤维化。此类患者常伴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临床常用免疫调节剂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配合改善心肌代谢的三磷酸腺苷二钠片。
炎症反应可引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局部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痛、心电图ST段改变等表现。治疗需使用改善微循环的曲美他嗪片,联合减轻心脏负荷的硝酸异山梨酯片。严重缺血时需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这与心肌细胞电生理紊乱和炎症浸润有关。轻症可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严重传导阻滞需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评估病情至关重要。
广泛心肌损伤可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配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改善预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机械循环支持。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1-3个月。饮食选择低盐、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恢复期可进行心脏康复训练,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肌酶谱,警惕病情反复或慢性化发展。出现气促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