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小儿急性胃炎

小儿急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小儿急性胃炎通常由饮食不当、病原体感染、药物刺激、过敏反应、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
发病初期建议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可逐步给予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喂养。症状完全消失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整个过程需家长密切观察患儿耐受情况。
频繁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呕吐后给予5-15毫升补液盐,每10-15分钟喂食一次。若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或口服补液困难时,家长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日常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糖盐水。
将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左右,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患儿脐周区域,每次热敷10-15分钟。热敷能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但需避开进食后1小时内进行。家长操作时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低温烫伤。若腹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板状腹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热敷并就医。
蒙脱石散可吸附消化道病原体及毒素,保护胃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繁殖。消旋卡多曲颗粒适用于病毒性胃肠炎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服药期间需监测大便性状及次数变化。
当患儿出现持续呕吐、血便、高热、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测等检查,严重脱水者需住院静脉补液。细菌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寄生虫感染需用阿苯达唑颗粒。治疗期间家长需记录患儿出入量及症状变化。
日常护理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养成饭前洗手习惯。恢复期饮食应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原则,可适量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保持居室通风,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反复或迁延不愈,需及时复查排除过敏性胃肠炎、乳糖不耐受等特殊情况。家长应学会识别脱水早期表现,掌握正确的补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