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引起的水肿症状

肾病引起的水肿通常表现为双下肢、眼睑或全身性肿胀,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水钠潴留等因素有关。肾病性水肿主要有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因。
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水钠排泄障碍和低蛋白血症,引发凹陷性水肿。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泡沫尿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配合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监测尿量变化。
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常见颜面及下肢肿胀。可伴有高脂血症、营养不良。治疗需使用缬沙坦胶囊减少蛋白尿,配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建议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
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早期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后期发展为全身水肿。常合并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配合黄葵胶囊保护肾功能。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保持血糖平稳。
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夜尿增多伴踝部水肿。可能伴随头痛、视物模糊。治疗需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联合尿毒清颗粒改善肾功能。日常需限制每日饮水量,避免高钾食物摄入。
肾功能持续恶化导致排水能力下降,出现顽固性水肿伴皮肤瘙痒。可能伴随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治疗需采用碳酸镧咀嚼片降磷,配合复方α-酮酸片纠正营养不良。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肾病性水肿患者需每日定时测量体重,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优质蛋白原则,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适当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睡眠时抬高水肿肢体。出现呼吸困难、尿量锐减或水肿持续加重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利尿药物掩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