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感怎么引起的

小儿流感主要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环境因素、基础疾病和季节变化等。流感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6个月至5岁幼儿。营养不良、缺乏母乳喂养、维生素D不足等因素可能削弱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概率。建议家长保证孩子均衡饮食,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优质蛋白食物,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病毒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或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家长需教育孩子勤洗手,流感高发期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必要时佩戴口罩防护。
寒冷干燥的冬季环境有利于流感病毒存活,室内通风不良会加速传播。突然的温差变化也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有助于预防。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慢性肺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出现重症流感。病毒感染可能诱发原有疾病加重,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这类患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流感在冬春季节高发,与病毒变异和人群聚集活动增加有关。北方地区通常有11月至次年3月、南方可能有多个流行波次。家长应在流行季前2-4周带孩子接种疫苗,流行期间避免与发热患者密切接触。
预防小儿流感需采取综合措施。除疫苗接种外,应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流感流行期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颗粒等中成药预防。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时,家长须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恢复期注意补充水分,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蔬菜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