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怎么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健康教育等方式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增加、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肥胖、年龄偏大等原因引起。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比例。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搭配瘦肉、鱼类和绿叶蔬菜,分5-6餐少量多餐进食。避免含糖饮料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每日总热量需根据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长情况个体化制定。
在无医学禁忌情况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或游泳。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餐后30分钟开始活动,避免空腹运动。需监测运动前后血糖变化,出现宫缩、阴道出血等异常应立即停止。
每日需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必要时加测夜间血糖。血糖仪使用前需校准,采血部位轮换避免局部硬化。血糖控制目标通常为空腹≤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异常数值需记录并反馈医生。
当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常用剂型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根据血糖谱选择基础或餐时胰岛素。注射部位优先选择腹部(距脐周5cm外),需定期轮换并观察局部反应。
定期参加妊娠期糖尿病管理课程,学习低血糖识别处理、酮症预防等知识。掌握足部护理方法,每日检查双足有无破损。建立产检随访计划,包括胎儿生长发育监测和眼底检查等,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每日记录饮食运动及血糖数据,就诊时携带完整记录供医生参考。注意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出现视物模糊、严重口渴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产后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血糖恢复,后续妊娠需提前进行糖尿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