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治疗慢性腹泻的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主要通过健脾益气、温肾固涩、疏肝理气等方法,常用方式有中药内服、针灸、艾灸、推拿及饮食调理。慢性腹泻多与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肝气郁结等因素相关,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
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方剂,脾虚湿盛者可用参苓白术散,含人参、茯苓、白术等成分,帮助健脾渗湿;肾阳虚衰者适用四神丸,含补骨脂、肉豆蔻等温肾药物;肝气乘脾者可服痛泻要方,含白芍、陈皮等疏肝健脾成分。中药需由医师辨证开方,避免自行配伍。
选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针刺,调节胃肠功能。脾虚加灸关元、气海;肾虚加灸命门;肝郁配太冲穴。针灸通过刺激经络改善气血运行,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疗程。
对脾肾阳虚型腹泻,用艾条灸神阙、关元等穴位,每次15-20分钟。艾叶温通散寒的特性可提升脏腑阳气,缓解五更泄泻等症状,需注意防止烫伤皮肤。
顺时针摩腹配合按揉脾俞、胃俞等背部穴位,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推拿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适合儿童及不耐受药物者,但急性感染性腹泻禁用。
忌食生冷油腻,推荐山药粥、芡实煮粥等健脾食物。脾虚者可加红枣、生姜;肾虚者用核桃、黑豆;肝郁者配玫瑰花茶。饮食需少量多餐,避免牛奶等滋腻碍胃之品。
慢性腹泻患者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情绪紧张。急性发作期间可暂时禁食,饮用淡盐水防脱水。若出现发热、血便或体重明显下降,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作增强体质,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