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好了又流脓怎么回事

耳洞好了又流脓可能与局部感染、过敏反应、异物刺激、瘢痕增生、皮脂腺囊肿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消毒、抗感染治疗、取出异物、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耳洞部位受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反复流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黄色脓性分泌物。需每日用碘伏消毒2-3次,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对耳钉材质过敏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耳垂发红、瘙痒、渗液。镍合金饰品是常见致敏原。需立即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钉,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过敏体质者打耳洞前应进行金属斑贴试验。
耳洞内残留的皮屑、分泌物或劣质耳钉涂层可能形成慢性刺激。表现为间断性渗液伴肉芽组织增生。需由医生用生理盐水冲洗耳道,必要时使用耳鼻喉科专用器械清理。避免佩戴直径小于1.2毫米的耳针,减少摩擦。
瘢痕体质者打耳洞后易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病灶反复破溃流脓。早期可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配合硅酮凝胶外用。较大瘢痕需手术切除后结合电子线放射治疗,术后佩戴医用压力耳钉预防复发。
耳垂皮脂腺导管堵塞可能继发囊肿感染,表现为皮下硬结伴周期性流脓。急性期需口服多西环素片控制炎症,形成脓肿者需切开引流。感染控制2周后可行囊肿摘除术,术中需完整切除囊壁以防复发。
日常应注意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洗澡后及时用棉签吸干水分。避免用手频繁触碰耳钉,旋转耳钉时需先消毒双手。选择透气性好的纯银或医用钢耳钉,睡觉时尽量不压迫患耳。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持续流脓超过1周或伴发热,需立即到耳鼻喉科或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