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剂量调如何整

胰岛素剂量调整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饮食运动变化及个体反应综合评估。调整方式主要有基础胰岛素调整、餐前胰岛素调整、校正剂量调整、特殊情境调整及长期方案优化。
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空腹血糖,通常根据连续3天空腹血糖值进行调节。若空腹血糖持续高于目标范围,可遵医嘱增加1-2单位;若频繁出现夜间低血糖,则需减少剂量。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需固定时间注射,调整周期为3-5天。
餐前速效胰岛素根据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餐后血糖调整。一般按每10-15克碳水化合物对应1单位胰岛素起始,再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修正。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需在餐前即刻注射,调整时需同步记录饮食细节。
针对突发高血糖的校正剂量需计算胰岛素敏感系数,通常用1800法则估算。例如敏感系数为50时,血糖每超过目标值50mg/dL追加1单位。校正剂量需使用速效胰岛素,且与餐前剂量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叠加作用。
感染、应激或月经期可能需临时增加剂量10%-20%,运动后或食欲减退时需减少剂量。妊娠中晚期胰岛素抵抗增强,需每周复诊调整;肾功能不全者需降低剂量25%-50%,避免低血糖风险。
持续血糖监测数据可辅助优化胰岛素方案,混合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需注意峰值时间。合并使用二甲双胍或SGLT-2抑制剂时,可能需逐步减少胰岛素总量,调整过程需配合内分泌科定期随访。
胰岛素剂量调整是精细化管理过程,须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建议每日固定时间监测血糖,记录饮食运动及应激事件,就诊时携带完整监测日志。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老年人或脆性糖尿病患者应缩短复诊间隔,调整期间注意防范低血糖,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长期胰岛素治疗者需每年评估胰岛功能及并发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