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荧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比色法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量样品中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来定量分析微量元素。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血液、尿液、头发等生物样本中锌、铁、铜等元素的测定。检测时需将样品雾化后导入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器,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元素浓度。不同元素需选用特定波长的空心阴极灯作为光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利用高温等离子体使样品离子化,通过质荷比分离检测微量元素。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检测限低至ppt级别,适用于环境样品、食品中铅、汞、砷等痕量元素的检测。样品需经微波消解等前处理,采用内标法校正基体效应,能有效区分同位素干扰。
荧光分析法通过测量微量元素与特定试剂反应后产生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该方法对硒、锰等元素具有较高灵敏度,常用于水质和生物组织检测。检测时需优化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参数,使用荧光增强剂可提高信噪比。部分元素需通过衍生化反应生成荧光物质后再测定。
电化学分析法包括阳极溶出伏安法、极谱法等,通过测量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信号分析微量元素。该方法设备简单、成本低,适合现场快速检测水样中的镉、铅等重金属。工作电极需定期抛光处理,支持电解质的选择会影响检测灵敏度,可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基体干扰。
比色法利用微量元素与显色剂的络合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该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实验室检测血清铁、尿碘等常规项目。显色剂的选择需考虑选择性、稳定性和摩尔吸光系数,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和时间需严格控制。
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时,应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方法,严格规范采样和预处理流程。血液样本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管避免污染,头发样本需清洗去除表面吸附物。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长期监测时应保持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日常可通过均衡饮食补充必需微量元素,避免盲目服用补充剂。